无心人生是质量很高的多结局悬疑剧情游戏,虽说是多结局,但其实是可以看成是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重点进行解读。游戏中我们扮演一名调查自己女儿自杀真相的家长,通过查看女儿的房间也遗物,了解女儿的过往和心理状态,最后再对女儿自杀的真相进行总结,得出真相。
游戏介绍
无心人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断绝她所有的兴趣,小时候买衣服,也要由着妈妈的喜好买,女儿想买运动服,妈妈认为这样没有女孩子的样子,所以不让女儿买运动服,买了一个裙子。
等等等等,这些该死的事情,把女儿逼上死亡的边缘。
有一天,母亲得知,她的女儿自杀了,她不信,她不信,她认为是谋杀,女儿天天只需要学习,有什么事情可自杀呢。她不过就是得了个抑郁症,怎么可能呢。
随后,母亲来到那个房间,开始搜索证据,我们扮演的就是母亲。当她开始寻找证据时,却发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她发现枕头里面竟然有被撕扯的不像样子的衣服,在母亲眼里,女儿一向都是乖巧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随着越挖越深,她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笔记本电脑!它被埋藏在最深处,发现有一个人和她的女儿在聊天,大部分都是倾诉痛苦的话语,母亲甚至连报考的大学都不让女儿填。
她甚至还发下去,女儿用这个电脑写文章,文章几乎都是主角一个人孤行,文章里很少有爱的表现。突然,母亲发现在众多文章里,有一款叫《如何成为父母的玩具》,母亲猛地将电脑关上。随后又发现了很多的事情……这是都是她不知道的,还有一些事情,随着自己的回忆,让她痛苦万分。
她的脑里漂浮这很多事情,但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占有欲太强了,把孩子害死了。最终,游戏会弹出一些问题,孩子是自杀还是谋杀,孩子如果是谋杀是被谁杀的……等等等等,选择不同的选项会影响你的结局,如果你执迷不悟,因为当初就应该把阳台封上的话,那么会是一种结局。如果你重新悔过的话,也是一种结局。
无心人生全结局攻略
理解结局
查看所有物品后回到主界面会出现结束调查的选项。 点击结束调查。
最后的问题环节共有七个问题。
每个问题的两个选项对应着两种看法:理解和愤怒
对应理解的选项:自杀,他杀(需在之后选择我),压力过大,所有,她的反抗,一个选择,好好谈谈,放其自由。
选到六个及以上的理解选项即可跳转至理解结局。
愤怒结局
查看所有物品后回到主界面会出现结束调查的选项。 点击结束调查。
最后的问题环节共有七个问题。
每个问题的两个选项对应着两种看法:理解和愤怒
对应愤怒的选项:他杀(须在之后选择她的同学),思想幼稚,同学的转走,她的疏忽,一场背叛,封闭阳台,严加看管。
选到两个及以上的愤怒选项即可跳转至愤怒结局。
封存真相结局
先查看手机后进入房间, 首次到达房间时会出现选项“取消调查” 取消调查后选择真相“不重要” 即可跳转至封存真相。
拒绝真相结局
查看电脑,电脑密码是画的日期。
画的日期需先查看书柜才能解锁。
查看QQ,密码是日历圈红圈的日期。
日历圈红圈的日期在桌面上的日历中可以获得。
查看完QQ后电脑界面选择上会出现选项“中止调查” 选择“是她同学在引导她自杀”则跳转至拒绝真相结局。
接受真相结局
查看完QQ后电脑界面选择上会出现选项“中止调查” 选择“是我在引导她自杀”则跳转至接受真相结局。
梦境结局
查看所有物品后回到主界面会出现“她的床”的选项。
选择在她的床上小憩则跳转至梦境结局。
全结局汇总
“无心人生”游戏共有六结局:
结局一:理解(并获得大女儿视角彩蛋)
结局二:愤怒 (并获得小儿子视角彩蛋)
结局三:封存真相
结局四:拒绝真相
结局五:接受真相
结局六(隐藏结局):梦境
玩家评测
游戏从一位母亲的视角开始出发,调查她最爱的女儿的死亡原因。她的女儿刻苦努力学习,听从母亲安排,从不与母亲顶嘴,被母亲训斥也会认真聆听教诲,并且纠正错误。人生的每一步都遵从母亲的指挥,直到死亡前的一瞬间。
游戏虽然是虚构的,但也反映了社会的缩影。一部分父母对于社会的认知基本全部都来自自己辛苦劳累的生活,他们的思想还处于科学技术不是那么发达的时期,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惯性思维。
他们或许接受着现代化的生活,但思维仍旧故步自封,从未“开眼看世界”。对于“成功”,他们直接将学习成绩与其看做根本关系,“学习不好,成绩不行,就一定不会成功”就是游戏中母亲的极端思想。这是错误的,对成功的概念认知错误。将学习高于一切的错误
母亲将自己认为好的一切都强加给了女儿,就如那句金典“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父母的人生经验固然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但路在我们脚下,风景也只有我们来看。听从父母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轻松,但完全照着父母的脚步前进,走的路还是我们的吗?还是父母将我们看做他们未完成的遗憾?父母也可能是对的,但“安全的”和“喜欢的”我们该怎么去选择?等“安全”后再去选择“喜欢”的?未免有点太迟了。有时候你不去拼一拼,都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从女儿的视角能看出来她不停地反抗,尝试过交流,但没有任何效果,一次又一次,女儿的行动都被母亲“正义”平压。最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也是她母亲给予的压力。
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而言,思维,三观正在逐渐形成,对于事物有着独立的认知,在这种没有自由的环境下,思维与行动的矛盾使心理健康产生了问题。
∨ 展开